散文,散文教学内容确定误区与对策

更新时间:2024-03-03 点赞:16149 浏览:70200 作者: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

散文是除去小说、诗歌、戏剧之外的叙事性、议论性、抒情性的文体。“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,阅读的主导文类是散文,写作的全部心思几乎完全倾注在散文上。”(王荣生语)既然散文在事实上已经语文教学的主力,那么,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探讨如何把散文教好,如何把散文教得像“散文”。同意如下意见:内容决定策略教学论文、“教”决定“怎么教”,那么就承认: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散文教学的所在。散文究竟该教些?散文教学的特点何在?应当这些中学教师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。长期以来,“老师一讲散文,也停留在‘形散而神不散’”,至多也“借景抒情”、“托物言志”等似知识又似套话的几句说法。拟以教学内容的角度,传统散文教学中出现的误区,并相应地一些对策。

一、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误区

(一)过度对“形散神不散”这条散文创作规律的阐发,忽略了对文本个性的追求

传统的散文教学,数教师千篇一律地教“形散而神不散”。教师的教学,似乎在诠释“形散而神不散”的这条创作散文的规律在文章,一篇散文的教学是这样,其余篇散文的教学还是这样,所不同的,这几篇散文的“神”不同,而所谓的“神”,在教师看来,也散文的主旨。,教师会带领学生努力挖掘每篇文章的“中心思想”,并试图诠释出:其“神”在散文中是“不散”的,知道,“任何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,以牺牲文章的思想内涵为代价的”(方智范语),对于散文的主旨理由,教师无须讲得过多,以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解读。事实是,对于作品主旨的理解,不代的人或是同一的不同的人,是同人不同的心境之下,对于作品这一“神”的理解,可能不同的。
且不论教法的对错,就教师“千篇一律”的教学而言,也让学生的思维提高,学生的思维总在同上滑行。时间一长,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也会大大降低。
而当下诸多的散文教学却拘泥于散文的形式特点,忽略了散文的本质特点。已有无数论者撰文,“形散神不散”充其量只能散文的特点,要套用说法,还有散文“形不散神散”、“形神都不散”、“形神俱散”等。“形散神不散”的说法有的性,对散文具有解释力,它也以选材、布局结构的角度揭示了散文的形式特点。
 把“一篇”散文教得像“一类”散文,或将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,散文教学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特性,是散文教学的一大误区。

(二)过度对文章内容的诠释,忽略了表达经验的积累

“语文是个筐,都可往里装”,散文教学尤其如此。每一篇课文,教师都会教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诠释:朱自清的《背影》就讲父爱;《米洛斯的维纳斯》就讲美学理念;《故都的秋》就浅析秋天的场景……文章是读不完的,请问:这样教散文,多教一篇与少教一篇,又有区别?散文一类文体,就共性的教学内容吗?
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,散文的阅读教学只文章内容的诠释,那么,语文教学必定教育论文是耕了别人的田,荒了的地。如上面所说的父爱、美学理念、秋天的场景等教学内容,完全交给品德课、美学课、地理课等课程来完成。
语文教科书散文,大都饱含着作者的人生智慧、人文精神,学习语文课程这些人文精华,是语文课堂上的应有之义。但也心须,语文课程教学的独当之任,还落实在培育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上,落实在对散文的语言鉴赏与品析上。也说,理解“说了”是的,但语文课程与教学要让学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容、情感态度,即“说了”,更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内容、思想情感的,即“怎么说的”,“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”。理解这些表达经验,积累这些表达经验,以至在运用中模仿和革新这些表达经验,才是语文教学(散文教学)的落脚点。当然,“怎么说”绝单纯的使用语言的技术、技能、技艺的理由,“怎么说”的,也就“必定教育论文接受作者心灵和课文内容的陶冶”,语文课的人文陶冶功能,渗透在探讨“怎么说”的中。而这些表达经验的积累,却常常被教师所忽视。

二、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相应对策

(一)散文的文本体式

郁达夫说过,“现代散文之最大特点,是每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体现的个性,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……现代的散文,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”。
当代散文探讨的学者刘锡庆也有精彩:散文姓“散”(散行成体),名“文”(文学),字“自我”(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)。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的不同就小说一般就文本来读文本,文学界流行的说法:作品完成了作家就死了。散文是抒发作者独特感受的,散文以传达作家真实“自我”的个性和感情为要义,在散文里,作者不论是抒情、叙事、说理,亦不论使用的是人称还是、人称,实质无在抒“我”之情,表“我”之意,言“我”之志,处处皆有“我”在。“散文贵在有‘我’,品读散文的,要感受作者的个人性情、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。”所以,散文的阅读与作者人联系,作品来、感受作家人,作家人来分享、领会他所写的作品。若是忽视散文背后作者的有着,会造成教学内容的偏差。
如何一篇散文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呢?王荣生教授告诉:以文本体式的表层入手挖掘文本的里层内涵,即把浅析的视角逐层“下移”:“散文”→“某种类型的散文”→“某个作家某种类型的散文”→“了某个作家独特审美情趣的某种类型的散文”。在“下移”的中,会逐步文章最值得教的地方。在教学设计中,遵循了“下移”的浅析原则,力图“下移”找到“文本点”,也就找到“这一篇”文章与众不同的地方。这样品读散文,必定教育论文能感受作者的个人性情、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。

(二)语言的品味与感悟

散文是抒发作者情感的,而解说文本中所涉及的的。散文确实有现实所指,有外在的言说,但散文是文学作品,它是作者个人化的言说产物,是作者眼中心中特殊情境独特体验。每个人眼中心中都有的“山水”,,阅读《鼎湖山听泉》(洪宗礼《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》)时,却感受作家谢大光心里的“那时那地的鼎湖山泉水”,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是散文教学该遗漏的内容。与散文抒写作者独特的情感相对应的,是散文的语言,文艺语体常具有性与生动性的特点。王荣生教授说:“为了使散文的情感更能打动读者,作家一般要各样的修辞手法,如拟人、比喻、对偶、通感、夸张、借代等等,来增强散文语体的性与生动性……散文的教学内容,语言的品味与感悟。”[3]散文的语体特点所决定的。
以文本语言入手,引导学生感知文章个性化的语言,应是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。,在教谢大光的《鼎湖山听泉》时,“山泉作娇儿之态,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”是那么意趣的比喻,将泉水比作娇儿,那泉声便是娇儿的笑语,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山泉的无限热爱之情;“那柔曼如提琴者,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;那清脆如弹拨者,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;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,应是万道细流汇入空谷;那雄浑如钢管齐鸣者,定是激流直下陡壁,飞瀑落下深潭”,这又是多么优美的一组博喻啊。教学这一课时,引导学生朗读,体现静夜中声音的层次感,感受作者渗透在这优美的语言情感。
除了修辞,长句短句的交替运用也会使文章的韵律那么优美,如谢大光《鼎湖山听泉》中:“这万般泉声,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,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。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,仿佛听到岁月的流逝,历史的变迁,生命的诞生、成长、繁衍、死亡,新陈代谢的声部,由弱到强,渐渐展开,升腾而主旋律”。典雅凝重的语言,整散句,整齐而又略有变化,节奏感,这样的句子极富灵性,又具有生命的张力。让学生“读”来反复品味和感悟,这样做学生的内心情感,提升学生对生活美的感悟能力,以而人生的哲理。
总之,“散文语体属于文艺语体,具有性与生动性的特点。”[4]散文教学抓住散文的文本体式特点,品味语言,咬文嚼字,含英咀华,引领学生感悟渗透在文本语言情感,并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,学生的情感共鸣,这才是找到了散文教学的根本,抓住了散文教学内容的实质。
注释:
刘友霞.对话:寻找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[M].上海:同济大学出版社,2010.
弈小平.阅读教学应如何“抓住文本”——与张洁老师商榷[J].语文学习,2004,(02).
[3][4]王荣生.听王荣生教授评课[M].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7.

(曾大龙安徽省铜陵县中学244100)



相关文章
推荐阅读

 发表评论

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~